今天是:      黄山天气预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暑假黄山旅游特惠 自驾车黄山旅游
黄山旅游攻略
黄山2--7折特惠酒店预订

预订热线: 0559-2310288 暑假师生黄山旅游特惠 夏季黄山摄影创作 黄山旅游攻略 2010黄山门票价格 黄山酒店预订 黄山自驾游线路 翡翠谷农家乐 黄山醉温泉+酒店特惠套餐

暑假黄山旅游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黄山旅游 > 游在黄山 > 文章内容

徽州籍(含寄籍)历史名人肖像(3)

发布: 2009-03-10 22:10  | 来源:印象徽州网 | 作者:远逸逍遥 | 查看: 次 |


胡光墉(1823-1885)
    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
  墉幼时家贫,帮人放牛为生,稍长,由人荐往杭州于姓钱肆当学徒,得肆主赏识,擢为跑街。咸丰十年(1860),因肆主无后,临终前,以钱庄赠之,乃自开阜康钱庄,并与官场中人往来,成为杭城一大商绅。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杭州,光墉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光墉为总管,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京内外诸公无不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建般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至同治十一年(1872)阜康钱庄支店达20多处,布及大江南北。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授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是一个典型的官商。同治十三年,筹设胡庆馀堂雪记国药号,光绪二年(1876)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胡庆馀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光墉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胡庆馀堂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光绪八年(1882),光墉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00000万亿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00000万亿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宣告关门倒闭。接着,清廷那个老娘儿们下令革职查抄,严追治罪。光墉遣散姬妾仆从,姬妾仆从宁死都不离开胡雪岩,显赫一时的一代豪商胡雪岩,终于一贫如洗。他曾经拥有的万贯家财和浮华一生,都没能给后人留下基业与向往。
    倒是他精心创下的胡庆馀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价”的优良传统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虽然钦差大人文煜窃取了这座国药国库,可是善良的百姓,至今仍记得他姓胡,并因胡庆馀堂而传颂着胡雪岩的名字。

 



陶行知(1891-1946年)
    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接着,受全国救国联合会的委托,担任国民外交使节,出访欧、美、亚、非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次年会,“世界青年大会”,“世界反侵略大会”,当选为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执行委员。为光大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毕升(?—约1051)
    北宋著名科技家、活字印刷术的创始人,歙县人。毕升是徽州一位没有功名的布衣,一生喜爱钻研技术。北宋庆历年间,毕升有感于传统雕板印刷的繁杂不便,潜心研究泥活字印刷技术,他发明了在粘土坯上刻字,一字一坯,然后烧硬的泥活字,使印刷工艺得到了质的飞跃,速度大大加快,错字可以单独更换,可以重复使用活字,实现了人类印刷史上第一次伟大的革命。宋代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毕升的业绩有专门记载。




胡适(1891.12.17-1962.2.24)
    原名胡洪骍、洪马辛、嗣穈,字希彊,参加“庚款”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学名洪骍,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他的故乡是安徽绩溪上庄村。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兴趣广泛,作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进行研究。
    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南港)院长等职。胡适还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征”的治学方法。
    胡适5岁开蒙,在绩溪老家私塾受过9年旧式教育,打下一定的旧学基础。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1904年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中“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后先入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后转文学院哲学。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唯心主义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
  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陪同来华讲学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译二年多;与张君劢等展开“科玄论战”,是当时“科学派”丁文江的后台。从1920年至1933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考证,同是也参与一些政治活动,并一度担任上海公学校长。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民党“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抗战胜利后,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9年寄居美国,致力于《水经注》的考证等工作。后去台湾。1954年,任台湾“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7年,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湾的一个酒会上突发心脏病去世。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建树。就对孔子和儒学的研究而言,在1919年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中,胡适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把孔子和儒学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用“平等的眼光”与诸子进行比较研究,破除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和神秘色彩,具有开创性的影响。以后又发表长篇论文《说儒》,提出“儒是殷民族教士”,“最初的儒都是殷人,都是殷的遗民”,“靠他们的礼教知识为衣食之端,他们都是殷民族的祖先教的教士,行的是殷礼,穿的是殷衣冠”;周灭殷后,“他们负背着保存入国文化的遗风”“儒是柔懦之人,不但指那逢衣博带的文绉绉的样子,还指亡国遗民忍辱负重的柔道和生观”;孔子是殷民族“悬记”而生的“救世主”,“他从一个亡国民族的教士阶级,变到调和三代文化的师儒”,孔子的最大贡献在于殷民族部落性的“儒”,扩大到到“仁以为己任”的儒,把柔懦的“儒”改变到刚毅进取的“儒”。孔子不是“儒”的创造者,而是儒学的中兴者。孔子的学说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强调教育和仁政,并以此来影响整个社会。胡适“大胆假说”的观点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他的论证不够充分,不过他假设“儒”在殷时代就有了被后来的甲骨文研究判为事实。
    胡适并不盲目崇拜孔子和儒学,他认为“孔教不能适应时势需要”,“现在大多数明白事理的人已打破了孔教的迷梦”(《新思潮的意义》)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进步,“不是孔夫子之赐,是大家努力革命的结果,是大家接受一个新世界的新文明的结果。只有向前走是有希望的,开倒车是不会成功的。”(《写在孔子诞辰之后》)对儒家强调的“三纲五常”持批判态度,说:“三纲五论”的话,古人认为是真理,因为这种话在古时宗法社会很有点用处。但现在时势变了,国体变了……古时的天经地义现在变成废话了。(实验主义》)




程大位(1533-1606)
    中国明代珠算家。字汝思﹐号宾渠﹐安徽休宁县率口人(今黄山市屯溪),生于明嘉靖十二年四月初十(1533年5月3日)﹐卒于万历三十四年八月十七(1606年9月18日)。少年时﹐读书极为广博﹐对书法和数学颇感兴趣﹐一生没有做过官。20岁起便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经商。因商业计算的需要﹐他随时留心数学﹐遍访名师﹐搜集很多数学书籍﹐刻苦钻研﹐时有心得。约40岁时回家﹐专心研究﹐参考各家学说﹐加上自己的见解﹐于60岁时完成其杰作《直指算法统宗》(简称《算法统宗》)。
    《算法统宗》全书共17卷﹐万历二十年(1592)刻印。前二卷讲基本事项与算法﹐其中珠算加法及归除口诀﹐与现今口诀相同。乘法以“留头乘”为主﹐除法以“归除法”为主﹐为后世珠算长期所沿用。卷三至卷十二为应用问题解法汇编﹐各卷以(《九章算术》)篇名为标题﹐但“粟米”改为“粟布”﹐“盈不足”改称“盈朒”。卷三“方田”章内介绍了他自己创造的“丈量步车”﹐用竹篦做成﹐类似现在测量用的皮尺。卷六中首先提出了归除开平方﹑开立方的珠算算法。卷十三至卷十六为“难题”汇编﹐仍依九章分类﹐用诗词形式表达算题。卷十七为“杂法”﹐介绍了民间算法“金蝉脱壳”及珠算式的笔算“一笔锦”。此外还有“铺地锦”﹑“一掌金”(一种指算法)以及各种幻方(即纵横图)等。最后附记“算学源流”﹐列出北宋元丰七年(1084)以来各种数学书目﹐共51种﹐其中只有15种现在尚有传本﹐余均失传﹐但对了解当时数学书传布的情况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詹天佑(1861-1919)
    字眷诚,原籍徽州婺源县(今属江西),出生于广州。1872年考取幼童官费出洋留学,8月离沪赴美学习。187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
同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曾获数学奖金。1881年毕业考试得第1名,获学士学位。
1881年归国,与留美15名同学被送入船政后学堂学习驾驶,奖授五品军功。1882年秋以成绩第2名毕业,登扬武舰实习。1884年2月任后学堂教官。
同年8月23日,与当地军民一道,参加抗击法国侵略军的战斗,抢救死伤人员。同年底,调广州任博学馆(后改称水陆师学堂)教官。
1888年,入中国铁路公司任职,开始献身铁路事业,一生成就卓著,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1905年被委任为京张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次年升任总办。
京张铁路工程困难重重,他以惊人的毅力,攻克险峻的关沟段,凿通号称天险的八达岭隧道,解决青龙桥坡道难题,提前两年于1909年全线通车,成为中国
自建的第1条铁路,清政府授他工科进士,以表彰其功绩。同年秋,赴宜昌任川汉路总工程师。1910年任粤汉铁路粤路总理,1912年任粤汉路会办、交通部
技监等职。同年任中华工程师学会会长。1913年主持编撰《京张铁路工程纪要》和中国第一部工程技术词典《华英工程词汇》及《京张铁路标准图》等书。
他曾发明火车车厢间挂钩,国际上称为“詹天佑挂钩”。周恩来曾称赞他所取得的成就是“中国人的光荣” 。
    1919年4月24日,因积劳成疾。在汉口不幸病逝,终年58岁。中华工程师学会为表彰他修建京张铁路的功绩,在青龙桥建立铜像,以志纪念。


刘和珍(1904-1926)
  江西省南昌市人。祖籍安徽歙县。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鲁迅的学生。在校学习时积极组织进步学生反对军阀政府。
1926年3月18日在参加北京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主权的集会上被段祺瑞政府枪杀。鲁迅得知她牺牲的消息后,悲愤地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王茂荫(1798—1865)
    字椿年,号子怀,清代财政学家。歙县杞梓里人,后移居雄村义成。清道光十二年(1832)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御史、户部右侍郎、左副都御史、
工部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职务。王茂荫在京历任三朝,居官30年,不携眷属随任,一直独居宣武门外歙县会馆,以两袖清风、直言敢谏而闻名。1864年,
因为母亲去世离职返乡,1865年在家乡病逝。
    王茂荫是一位非常有见解的财政专家,他曾在户部任职多年,并主管过钱法堂事务,因而对币制改革一直非常关注,能够针对不同的社会财政状况,
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缓解财政危机的方法。1851年,王茂荫献《条议钞法折》,建议发行由银号出资替政府负兑现责任的丝织钞币,以解决财政困难,
被朝廷否决。1853年又两上条疏请改币制,均遭驳回。他提出的兑现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的主张,反对铸造当百、当五百、当千等项大钱的主张,对保持
社会稳定、遏制通货澎胀有一定的作用。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官能定钱之值,而不能限物之值,钱当千,民不敢以为百;物值百,民不难以为千。”对
物价规律和货币投放之间的关系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但是,王茂荫的这些建议,遭到急于填充国库的咸丰皇帝的严斥,指责他“为商人指使,不关心国事”,
并将他调离户部岗位。
    王茂荫的货币改革方案,被俄国使节写进《帝俄驻北京公使馆关于中国的著述》里。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附注中,记述了王茂荫提出“兑现”
主张而受指斥的事。王茂荫著述有《王侍郎奏议》10卷及《皖省褒忠录》。《清史稿》有王茂荫传。


张小泉(?-?)
    安徽黟县人,明崇祯年间,张小泉率子张近高来杭州大井巷生产祖传剪刀。由于采用浙江龙泉的好钢作原料,又经过精心制作,打出来的剪子锋快耐用,与众不同。
取牌名张大隆剪刀,清康熙二年,改名“张小泉”剪刀。张小泉去世后,其子张近高继承父业,为保护本身利益,在“张小泉”名字下加上“近记”两字,视为正宗。
乾隆年间,张小泉近记剪刀已列为贡品。清宣统三年,张小泉以“海云浴日”注册。至解放前夕,张小泉剪刀店濒于停业,1956年张小泉等32家剪刀店实行公私合营,
建成张小泉近记剪刀总厂。1958年6月,改名张小泉近记剪刀厂。张小泉剪刀以选料讲究,镶钢均匀,磨工精细,锋利异常,式样精美,经久耐用而著称,名扬海内外。

 


胡宗宪(1512-1565年)
    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明朝名将。
    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初任知县,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当时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县,严嵩党羽、工部侍郎赵文华奉派督察沿海军务。
赵文华依仗严嵩权势,恣意横行,打击不肯阿附自己的总督浙江、福建、南畿军务的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将张经等的王江泾大捷之功归于宗宪,
又陷害张经与李天宠,擢胡宗宪为左佥都御史,代天宠御倭之任。后文华又排斥新任总督杨宜,以胡宗宪为兵部右侍郎代杨宜任总督。三十九年,
又以平海盗王直功,加太子太保。以得明世宗宠信,晋兵部尚书。

 


赛金花(1864-1936)
    原名郑彩云,晚年又名曹梦兰,黟县龙江乡郑村人。赛金花出生于苏州,父亲是一位贫穷的轿夫。父亲病逝后,少年赛金花为生计所迫,被迫为娼。
不久,因色艺双全而又善解人意成为苏州名妓。其后,歙县籍状元洪钧奉命出使德、俄、荷、奥四国,原配何夫人拒绝随行,洪钧于是花钱将赛金花
买来做妾,充为公使夫人出行。在德国等地,赛金花学会了德、英等语言,并凭借自己的伶俐和美貌获得了德国上层人士的青睐。
    洪钧离任回国后,不久即去世。状元府的遗老遗少们,不愿让这位曾经当过妓女的小妾来辱没他们显赫的门庭,便将赛金花赶出家门。赛金花辗转来到北京,
重操妓业。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仓惶西逃。八国联军大肆烧杀劫掠,一个偶然机会,赛金花与旧日相识、联军统帅瓦德西接上了头,两人同居
数月,并经常乘马并行于市。京城人称“赛二爷”。在赛金花的劝说下,瓦德西加强了对部队的约束,减少了妄杀乱掠的恶形,一时赛氏门前车水马龙,贵族子
弟纷纷拜她为干娘,李鸿章也派儿子李经才面见赛金花,请她设法促成早日签定和约。慈禧太后回到北京后,民间有“妓女救驾”的舆论,一些人争相访问赛金花,
更有一些好事者写出了讽刺诗:“千万雄兵何处去,救驾全凭一女娃;莫笑金花颜太厚,军人大可赛过她。”
    “庚子事变”后,清廷感到颜面大伤,于是以虐待婢女为由,将赛金花发配回原籍黟县。此后,赛金花又嫁给一位曹姓人士为妾,曹死后被族人驱逐,重返京津
为鸨谋生。赛金花晚景凄惨,行同乞丐。1936年,赛金花贫病交困,死于北京居仁里,终年67岁。

张曙(1909—1938)
    原名恩袭,歙县坑口柔岭下人。1926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音乐系,后又转入南国艺术学院和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先后参加南国社和左翼戏剧家联盟
等进步文艺团体,在田汉、萧友梅的指导下,进步很快。学生时代,因积极参加进步的文艺活动,曾两次被国民党当局罗织罪名,投入监狱。1933年参加
“苏联之友社”,与聂耳、吕骥等共同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歌曲研究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被党组织派往长沙,以教书为掩护,积极开展
抗日宣传活动,创作《抗日进行曲》、《还我河山》、《保卫国土》等表现人民强烈救国热情的歌曲。1938年在武汉至桂林的途中,遭敌机轰炸不幸遇难。
周恩来曾评价:“张曙先生之可贵在于和聂耳同为文化战线的两员猛将。”
    张曙创作了200多首革命歌曲,也曾以优美的歌声抒发对美丽故乡的眷恋之情,如《日落西山》中唱道:“日落西山满天霞,对面来了个俏冤家,眉儿弯弯
眼儿大,头上插了一朵山茶花……”无论词、曲,都洋溢着朴实无华的徽派情韵,活灵灵地勾勒出新安江两岸的美丽风光。



黄宾虹(1865-1955)
    近现代杰出画家。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祖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
曾居上海三十年,主要在报社、书局任职,从事新闻与美术编辑工作;后转做教育工作,先后任上海各艺术学校的教授。1937年6月,应北平古物陈列
所和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之聘,来北平鉴定书画和担任教授。1948年离平赴杭,任国画教授。194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浙江美术学院)教授。
1953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研究所(后改为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1955当选为华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第2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他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着的特色。
他的书法“钟鼎”的功力较深。其著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画学编》、《金石书画编》、《画法要旨》等,与邓实
合辑《美术丛书》,并有辑本《黄宾虹画语录》。

渐江(1610-1663年)
    俗姓江,名韬、舫,字六奇、鸥盟,为僧后名弘仁,自号渐江学人、渐江僧,又号无智、梅花古衲,歙县人,是新安画派的开创大师,和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为“海阳四家”。他兼工诗书,爱写梅竹,但一生主要以山水名重于时,属“黄山派”,又是“新安画派”的领袖。弘仁的个人思想与政局变迁关系密切,因而在诗画中常有流露。出家为僧后,云游四方,十余年中足迹遍大江南北。其艺术的可贵处在于:既尊传统,又主创新,所谓师法自然,独辟蹊径,是他艺术思想的核心。曾有诗云:“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崖独杖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说明他不甘囿于先人藩篱,勇于常变。此种艺术境界,除石涛外,在古人中也不算多。故后世有独创性的大艺术家对他都倍为尊重。
    弘仁擅长诗书画,有“三绝”之誉。书法学颜真卿楷书,倪云林的行书,还会隶书和篆书。诗多为五、七言绝句,常题画上,死后友人收辑成《画偈》。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则是其画学。他从小就爱文学,绘画,既向古代人学,又向当代人学,更重要的是向大自然学——直师造化,从而继承和发展了绘画的传统技法,在山水画中独树一帜。
    博采众长的弘仁,曾师从孙无修、肖尺木(云从),但对他影响最大的则是元季四家(倪云林、黄子久、吴镇、王蒙),尤其是倪云林。云林长期生活在太湖,习见平远山水,因此多画小山竹树,疏村远岫,表现一种天真疏淡的意境,真实表达了太湖一带风景的特色,具有高度艺术性。渐江法师而不泥师,学倪瓒(云林)的精神,直师造化,别开生面。他长期居于黄山、白岳之间,习见层峦陡壑,老树虬松,并加以概括和提炼,表现了一种伟峻沉厚的意境。渐江从摹仿、借鉴转变为直师造化,师法自然,一举破了倪瓒远山平水、缓坡疏林的规范,形成了“笔如钢条,墨如烟海”的气概和“境界宽阔,笔墨凝重”的独特风格。他的绘画作品,既有元人超隽的意境,又有宋人精密的特点,回出时流之上,使他成为“新安画派”的壮丽大纛,矗立于中国近代画坛之上。
    渐江的作品之所以构图新奇,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与他对大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刻苦实践分不开的。他虽家贫,仍藏有倪瓒的书画卷和王蒙的山水轴,朝夕摩挲,苦练不辍。他早年游武夷山,晚年游庐山,长期住黄山、白岳,终年生活于山山水水之中,山光水色,缥缈烟云,熟悉于胸中,自然流泻于腕下。



方腊(?-1121年)
    又名方十三。歙州(今安徽歙县)人,一说睦州青溪(今浙江杭州市淳安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相传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加上有较强的组织才能,自身又出身贫苦,所以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他于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农民政权。在当时影响很大,1121年夏起义失败,方腊被俘,被朝廷处死。方腊被处死后,歙县和淳安的一些地方的人还是很敬重这位农民起义的领袖。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许多地名,至今这些地方还有还有“方腊洞”、“方腊寨”等。 有一首"水氽童家店,方喇出二遍;水浸鳖背石,方腊又造反"的民谣不仅指明了他居住的村子,还说明他的起义动机。宣和年间,农民茶叶卖不出去,卖了还不够交税。农民只好不采茶,采了的也忍痛倒在溪里。时值浙西大旱,七八月都不见有雨,禾苗焦黄,秋收无望,而官吏却逼税。方腊在宣和二年10月,方腊揭竿起义。方腊旗帜鲜明,主张实现真正的平等,"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决心彻底推翻宋朝,解脱天下所有劳苦大众。宣和三年四月,方腊在起义根据地帮源与宋军决战败北,被迫带亲信退往洞源村东北的石洞中躲藏,由于叛徒当向导,最后不幸被捕,被解往汴京。方腊起义打下了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半壁,从根本上动摇了北宋王朝的统治,北宋王朝从此一蹶不振,不久就覆灭了。方腊最后坚守的石洞被称为"方腊洞"。


汪士慎(1686-1759)
    汪士慎为“扬州八怪”之一。字近人,号巢林,又有士峰、甘泉山人、甘泉寄樵、成果里人、晚春老人、溪东外史等别署, 汪士慎是一位艺术天分较高的人,于诗、书、画、印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篆刻多取法小篆,给人以苍茫朴茂之感。
    安徽休宁人,一作浙江人,或作歙(今安徽歙县)人,流寓扬州。与金农相友善。笔墨习染,逐臻妙境,为扬州八怪之一。工诗及八分书,画水仙、梅花清妙独绝。金农谓其画梅之妙,与高西唐(翔)异曲同工。士慎画繁枝,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西唐画疏枝半开蝉朵,用玉楼人口脂抹一点红,良缣精楮,各臻其微。士惧老而目瞽,为人画梅,或作八分书,工妙胜于未瞽时。精篆刻,与张潜乙、金筋齐名。著有巢林诗集。《广印人传、国[清]朝画识、国[清]朝画徵续录、扬州画舫录、墨林今话、桐阴论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 著有《巢林诗集》。
 
 
 
 
 

汪静之:(1902-1996)
    原籍绩溪县上庄乡余村。他是“五四”时期全国142位著名作家之一。汪静之早年求学于屯溪茶务学校,1921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由于
深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是年下半年,与潘漠华发起成立了有柔石、魏金枝、冯雷峰等参加的,由叶圣陶、朱自清为顾问的“晨光文学社”。
1922年3月,与潘漠华、应修人、冯雷峰等组织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团——湖畔诗社。1926年秋在芜湖一所中学执教,10月,经郭沫若
介绍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编纂,次年任《革命军报》特刊编辑兼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劳工月刊》编辑;1928年至1936年在上海、南京、安庆、
汕头、杭州、青岛任中学 文教员及建设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47年8月任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调北京人民出版社
古典文学编辑部任编辑;1955年调中国作协,其后,一直担任湖畔诗社社长。汪静之同志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他的作品有《蕙的风》、
《耶苏的吩咐》、《翠黄及其夫的故事》、《鬻命》、《寂寞的国》、《人肉》、《父与子》、《作家的条件》、《诗歌的原理》、《李杜研究》、
《爱国诗选》、《爱国文选》、《诗廿一首》,并民表过大量文章,其中诗集《蕙的风》1922年初版,在全国掀起巨大反响。鲁迅很赏识他的诗作,
并对其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曾亲自为他修改作品,多次给他教诲和鼓励。“《蕙的风》的内容对于当时封建礼教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它的出版,
无疑是向旧社会道德投下了一颗猛烈无比的炸弹,在我国文艺界引起了一场‘文艺与道德’的论战”。

王直(?—1559年)
    《明史》亦做汪直,号五峰,南直隶徽州府歙县结林人。王直出身商人家庭。据万历《歙志》记载,相传王直出生时,其母汪氏曾梦见一颗星星
从天空坠入自己的怀中,星旁有一个戴着高帽子的人,汪氏便很惊诧地说:“此弧星也,当耀于胡而亦没于胡。”时隔不久,天降大雪,草木结冰。
王直知道这个征兆后心里暗自高兴:“天星入怀,非凡胎也;草木冰者,兵象也。天将命我以武显乎?”于是,年少不得志的王直便开始与地方上
一些不安本分的人如叶宗满、徐惟学、谢和以及方廷助等往来甚密。王直曾对这帮同伙表示道:中国的法度太过森严了,稍有行动就会触动法律,
而科举也只对那些酸气十足的读书人开放,我们何不到海外去闯荡闯荡,只困在这小小的“一撮土”上有什么作为?遂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
偕同徐惟学、叶宗满等趁明朝海禁松弛之机远赴广东沿海打造巨舰,满载明王朝严禁出海的硝磺、丝绵等物品驶抵日本、暹罗等国,进行贸易往来,
牟取暴利。仅仅5、6年时间,王直就获得了巨额资本,成为违禁贸易的暴发户,被称为“五峰船主”。
    当时活跃在海上的闽浙商业集团主要有两个,一以闽人李光头为首,另一个以徽州府歙县许栋为首。许栋的商业集团最初与葡萄牙合作,后来
又有日本私商入伙。王直与许栋是同乡,便加入了他的商业集团。许栋和李光头因从事海盗活动相继被明军剿灭后,王直便自立为船主,成为流
民商业集团的首领。经过不断征战和与明朝地方官员的私下勾结,王直逐渐获得了中日之间海上贸易的垄断地位,新入海通番的船只都只有悬挂
“五峰”旗号才敢在海上行驶。王直集团的行为引起了明中央政府的注意,政府相继派朱纨等人清剿浙江沿海流民武装。他们派兵两路夹击王直,
王直只好将活动基地迁至日本。
    日本各诸侯的对外贸易政策为王直提供了客居的良好条件。王直善于拉拢、结交朋友,取得了许多日本人的信任,他定居日本平户(今属日本
长崎县),挂起了“徽王”的旗号,以平户为基地吸收反明势力,不仅招集国内亡命之徒,而且还用巨资勾结日本真倭门的多郎、次郎、四助四
郎等为羽翼,并利用日本浪人向中国沿海地区发动多次跨海攻击。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王直吞并了广东海盗首领陈思盼所部。同年二月,王直传令倭寇突入定海关,移泊金塘的烈港。四月,福建漳州、
泉州之倭酋与王直等人勾结,率数万倭人及乱民驾船千余艘自浙江舟山、象山等处登岸,流劫于台、温、宁、绍间,攻陷城塞,杀掠居民无数。
次年三月,王直纠集福建漳州和广东的海盗及各路倭夷大举入侵,连舰百余艘,蔽海而至。南自台州、宁波、嘉兴、湖州、苏州和松江,北至淮北,
滨海数千里同时告急。次日,王直等与倭寇攻陷浙江昌国卫(今浙江象山昌国乡政府驻地),四月侵犯苏州和松江等地,破上海县,在江阴肆意劫掠,
并进攻乍浦。八月,洗劫金山卫,犯崇明及常熟、嘉定。三十三年(1554年)正月从太仓一路烧杀劫掠至苏州,攻占松江。四月攻陷嘉善,破崇明,
进入崇德县。六月经吴江抵达嘉兴,洗劫一空后回到屯柘林。自此,王直的海盗集团已经彻底走向了勾结倭寇劫掠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财富和杀戮中国
百姓的道路,成为嘉靖时期的海盗巨头。
    不可否认,明廷的禁海政策和清剿行动极大地限制了王直等人的海上贸易活动,也限制了濒海居民乃至一些海商巨富的生存和财路,引起了这些人
的不满和反抗,这些人同劫掠中国东南沿海的倭寇相结合,成为明朝统治者的心腹大患。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徽州府绩溪县人胡宗宪受命
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此后,随着抗倭战争的推进,胡宗宪又被朝廷任命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南直隶、浙、福等处军务,并兼
任浙江巡抚,集中负责东南沿海的抗倭重任。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王直派人传话给中国政府,表示愿意听从命令,协助剿除松江各处流民,
并希望以此换得明政府开放沿海贸易的许诺。胡宗宪故意制造出一种双方议和的气氛,将王直诱捕。由于当时沿海形势紧张,胡宗宪不敢贸然杀掉王直,
许其活命,把他软禁在杭州两年多,本希望流寇因为失去首领自行解散,但效果不大。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王直被明廷处死。

 



罗聘(1733-1799)
    清代画家。字遯夫,号两峰。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24岁时,拜金农为师,学诗习画,30岁时在扬州画界崭露头角。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罗聘携画至京师拜谒名流,所作8幅《鬼趣图》最受注意。次年南归,在天津因大雪受阻,整理金农诗作,并作后记。三十八年(1773)
路经泰安,与几位好友相遇,滞留数月,于次年返里。42~46岁间,曾游历鲁、晋、豫、鄂等地。47岁时,第二次赴京。其间,他曾画蜈蚣、观音、杜甫与韩
愈像,又作过指画。在外漫游近10年,后因囊中羞涩而返里。返里后,仍以卖书画为生。乾隆四十九年(1784),应地方之请为重宁寺作大幅壁画,画中仙佛人
物惟妙惟肖,传为名胜,今已不存。乾隆五十五年(1790),罗聘携幼子允缵三上京师。其书画不仅达官贵人求购,在京朝鲜人亦以重金收买。其时收入颇丰,
但因豪爽挥霍,8年后还需别人资助路费,才得以返回故里。返乡之后,作《梅花记岁图》。嘉庆四年(1799)逝世。


程家柽(1874-1914)
  字韵荪,又字豫荪、下斋,休宁县汊口村人。清末秀才,辛亥革命志士。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以两湖书院官费留学日本,同孙中山相识,并加入
“兴中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与秦力山等认先后成立“励志社”、“恳亲会”、“青年会”,创办《译书汇编》和《国民报》,宣传革命,公开提出
反对满清统治,并积极参加“拒俄”、“拒法”反帝爱国运动。光绪二十九年秋,一度潜回国内,策动革命。清廷发觉后,始以高官厚禄收买,继以“逆竖
程家柽倡乱革命”罪名,饬令取消其官费,并悬赏缉捕,家柽再次东渡日本。光绪三十一年初,邀黄兴、宋教仁等在东京与孙中山会晤,推进联合,统一
革命思想。同年农历6月28日,成立同盟会,公推程家柽为外务科(外交部)负责人。是年,与宋教仁在东京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并任编辑长。
光绪三十二年回国,任京师大学堂教授、邮传部主事,营救过革命党人。后因起义未成,再次去日本。宣统元年(1909),载沣摄政,家柽应陆军部之聘,
回国编纂陆军教科书,与程梦余等创办《图风日报》。武昌起义成功后,被孙中山授予幽燕招讨使之职,后改授安徽省军政府高级顾问。民国2年(1913),
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家柽在《国风日报》发表《袁世凯黄粱梦》一文,揭露其阴谋。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家柽不畏环境险恶,潜入北京与熊世贞等
组织血团,决心刺杀袁世凯,不幸事泄被捕,于翌年9月23日英勇就义。灵柩运回葬于休宁县临溪林竹村。


吴承仕(1884-1939)  
呆承仕,字检斋(絸斋),号展成,又号济安,歙县昌溪乡沧山源村人。著名学者。早年受业于章太炎,和章氏另一弟子黄侃被称为南北两大经师。
曹锟贿选大总统时,承仕不避风险,参加昆曲《击鼓骂曹》的演出。军阀张作霖绞杀李大钊,他惊闻噩耗,停餐示哀,第二天就辞去司法部佥事之职。
从此绝意仕途,从事教育,历任北平师范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大学、东北大学等校教授和北平师范大学、中国大学国文系主任。民国25年(1936)加入
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他联合数十位教授通电全国,要求国民党政府奋起抗日。在中大与共产党员齐燕铭、张致祥等研读马列主义著作,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学,创办《文史》、《盍旦》、《时代文化》等进步刊物,参加“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民国26年北平沦陷,承仕被列入
黑名单,避居天津英租界。后日军、汉奸又以高薪收买他担任北平师范大学校长,遭到拒绝。民国28年秋,承仕秘密回到北平,因积劳成疾,不久逝世。
次年,延安举行吴承仕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吴玉璋等送了挽联。毛泽东挽词是:“老成凋谢”。周恩来挽联为:“孤悬敌区,舍身成仁,不愧
青年训导;重整国学,努力启蒙,足资后学楷模”。其著作主要有《经典释文序录疏证》、《经籍旧音序录》、《经籍旧音辩证》、《六书条例》、
《三礼名物》、《礼服释例》、《释车》、《淮南旧注校理》等。


汪采白(1887-1940)  
    原名孔祁,号澹盦,义号洗桐居士,歙县西溪汪里人。著名画家。出身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后就读于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国画手工科。终身从事教育事业,
研求绘画30余年。初受聘于武昌师范大学,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学校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民国21年(1932)秋,任安徽省立第二中学校长。民国23年复返
中央大学,任国画系主任。后又应邀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携眷返回歙县家乡。采白授课之余,常观赏临摩历代诸家佳品,
并与徐悲鸿、张大千、吕风子、张书旗、潘玉良、陈之佛等为画友,画境日渐开拓,曾先后出版《采白画存》、《新安画家二十八人画册》等。其《风谷
支节图》藏于南京博物院;《风柳鸣蝉图》为法国驻华使节以重金购去。民国25年春,他从自己所画的1000多幅黄山图中选出36幅编为《黄海卧游集》
彩印出版。民国28年夏,为支持抗日救亡工作,日夜作画,举行义展。不幸被毒蚊所咬,医治无效,于次年7月16日逝世,公葬于歙县西干披云峰北麓。


许承尧(1874-1946)
  许承尧,字际唐,一字芚公讷生,号疑庵,芚叟,晚年自号婆娑翰林,歙县唐模村人。幼读家塾,肄业于紫阳书院。清光绪二十年(1894),
乡试中举,从江南著名学者汪宗沂先生问学。光绪三十年中进士,殿试后,授翰林院庶吉士。未几,请告回籍办学,在歙县城创设新安中学堂、
紫阳师范学堂,自任监督。又佐其祖父办敬宗小学堂、端则女子学堂于歙县唐模村。光绪三十三年秋,复入京,授职翰林院编修,兼国史馆协修。
辛亥革命军兴,许承尧返歙家居。后受甘肃督军兼巡按使张广建之聘任省府秘书长。不久,补授甘凉道尹、代理兰州道尹,后调署省政务厅长。
民国12年任渭川道尹,次年辞职后归故乡。民国22年,倡修《歙县志》任总纂,历4年志成。晚年寓居沪上,闲游山川,作游记、诗文。著有
《疑庵诗集》14卷,《歙故》31卷等。他一生收藏书帖古籍颇丰,逝世前嘱家人将其献给国家,建国后存安徽省博物馆。
 

汪原放(1897-1980)  
汪原放,名家瑾,又名麟书,笔名白石、士敏、严约、方泉等,绩溪县城内人。13岁进芜湖科学图书社当学徒,16岁到上海亚东图书馆工作。
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读,学习英文,旋任亚东图书馆编译。同时受《新青年》、《向导》、《前锋》、《中国青年》等刊物影响,积极要求进步,
向往光明,于民国15年(1926)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6年春,去汉口任中共组织主办的《民国日报》国际编辑,后任经理。不久,任中共中央出
版局局长。是年9月,回上海仍任亚东图书馆编辑,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原放热衷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整理,和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是我国第
一个用新式标点、进行分段整理中国古典小说的文化工作者。民国9年出版《水浒》标点本,以后陆续标点出版有《红楼梦》、《三国演义》、
《西游记》、《儒林外史》等10多种古典名著。还先后翻译出版高尔基的《我的旅伴》、《流浪人契尔卡士》,以及《伊所伯的寓言》(即《伊索寓言》)、
《一千零一夜》、《鲁滨逊飘流记》等外国名著。建国后,继续在亚东图书馆从事编译工作。1956年1月,任新文艺出版社编辑。同年8月加入中国民主
同盟。后继任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文献资料编辑所编辑。

 

 

许国(1527一1596)
    字维桢,安徽歙县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万历十二年以云南「平夷」有功,晋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
  如今在歙县城内,还存世有许国石坊。许国石坊建于明朝万历年十二年(公元1584年)。坊主许国是歙县县城人,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的进士,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万历十一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内阁成员,后又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渊阁大学士。万历十二年九月,因平定云南边境叛乱有功,又晋升为少保,封武英殿大学士。坊上“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是许国的的全部头衔。(“少保”是太保的副级,属皇帝的高级顾问,“太子太保”是辅导太 子的老师,“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教育部长和外交部长,“武英殿”是皇宫内许国办公的地方,“大学士”是内阁成员的称号。)云南边乱平息一月之后,万历重赏群臣,许国被赞为“协忠运筹、芪著劳绩”受到了“加恩眷酬”,上沐皇恩,回到老家歙县,催动府县,兴师动众,鸠集工匠,建造了这座千古留名的大石坊。关于这八脚牌楼还有一段饶有兴味的传说。据说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脚牌楼,否则就是犯上。而当时徽州达官显贵、乡绅巨贾众多,四脚牌楼林立。许国是地方的骄傲,如果只是造一座四脚牌坊,无法体现他的官重威显。怎样才能建造一座与众不同的牌坊呢?许国灵机一动,想了个“先斩后奏”的点子。许国建这座牌坊前后共拖了七八个月才回朝复命。由于超假,许国跪在丹 上久默无声,皇上迷惑,责备说:“朕准卿四月之假回乡造坊,为何延为八月?建坊这么久,不是说是四脚,就是八脚也早就造好了”。许国听了,顿时口呼万岁,奏称“谢皇上恩准,臣建的正是八脚牌楼。”皇帝听了哭笑不得,皇帝开金口不得反悔。就这样,许国所建的石坊也就“合法化”了。这当然是传说,不过据专家考证,全国就只有这么一座八脚石坊,恐怕也算是“下不为例了”了。
 
 

江春(1721-1789)
    歙县人,字颖长,号鹤亭,初为仪征诸生,一心攻制举业,工制艺,精于诗。清乾隆辛酉 (1741)年乡闱,江春曾被以兼经呈荐,却因名额已满而遭淘汰,遂弃儒经商于扬州。他为人练达明敏,稍投入经商实践,便熟悉盐法,很快发达,且为司盐政者所器重,荐任总商。一朝权在手,他便大加施展雄骏才略,一时间成为扬州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此后运筹帷幄40余年。尤其是乾隆皇帝6次南巡扬州,江春乘机鞍前马后,扫除宿戒,为皇上服务,懋著劳绩,深得乾隆好感与赏赐,除前面提及的给江园赐名题诗外,还赐金玉器玩,御书“怡性堂”额,加授布政使、奉震苑卿等衔,荐至一品,并赏借帑金30万元,准其进京赴皇家“千叟宴”,可谓居扬州盐商之冠,其以“布衣上交天子”之事也传为佳话。江春富后,大耗钱财营造家园自是头等大事。他精于诗道,曾与当时名诗人齐次风、马秋玉齐名。他又长得体貌丰济,美鬚髯,为人含养圭角,风格高迈,遇事识大体,颇招徕不少骚人墨客与之交往。他在南河下街建“随月读书楼”,选时文付梓于世,名《随月读书楼诗文》,自己也著有《随月读书楼诗集》、《黄海游录》。他也爱好玩乐,专门建“秋声馆”饲养蟋蚌,又在徐宁门外购隙地修射箭之所,人称“江家箭道”;还增构亭榭池沼,药栏花径,名曰“水南花墅”;又在东乡建别墅,谓之“深庄”。后,移家观音堂,与康山毗邻,筑“康山草堂”。他亦急公好义,建宗祠,葺书院,养老周贫,让一才一技之士都显其所长。他用丰富的钱财换回了不少精神与物质享受,却未能买得长命百岁,仅活69岁,即无疾而终。


舒绣文(1915—1969)    
  祖籍安徽黟县,1915年生于北京,戏剧、电影表演艺术家。出身于一个清贫的教师之家。幼年随父母迁居北京,1929年北平安徽中学肄业。1931年春,舒秀文独身到上海谋生,在天一影片公司教国语,并在我国第一部蜡盘录音有声片《歌女红牡丹》中担任配音演员。后到集美歌舞剧社、五月花剧社、春秋剧社任演员。随田汉等同志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参加演出《战友》、《SOS》、《梅雨》、《名优之死》等剧。1933年从影,在艺华影片公司参加拍摄了《民族生存》和《中国海的怒潮》两部影片。1934年,舒秀文转入明星影片公司,先后拍摄影片20余部,并在《女儿经》、《热血忠魂》和《夜来香》等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当时的影坛,特别是女演员,往往以貌取胜,而她却在表演上狠下功夫,刻意求工,以精湛的演技,征服观众。她在《女儿经》里扮演一个轻佻妖艳、满身珠光宝气的舞女,而在《热血忠魂》中扮演的却是横眉执剑、英姿疯爽的秋瑾;她能在《夜来香》中演年未及笄、令人怜悯的卖花女,又能在《劫后桃花》中演比自己的实际年龄大几十岁的老妇。在这些影片里,她善于把握各种角色的性格特征,又能恰如其分地加以体现,开始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
  抗日战争期间,她在中国电影制片厂主演了第一部抗战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后又在《好丈夫》、《塞上风云》等影片扮演重要角色。1938年后在重庆任中国万岁剧团演员。1941年夏,中华剧艺社成立,她立即加入,并与张瑞芳一起主演了该社成立后的第一个话剧《棠棣之花》,后又相继参了《虎符》、《天国春秋》、《蜕变》等一批著名的进步话剧的演出,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被誉为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
  抗战胜利后,她从重庆回到上海。1947年,在昆仑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饰演交际花王丽珍,通过她惟妙惟肖的表演把这一特定人物的泼辣的性格,丑恶的灵魂,揭露得淋漓尽致。这一银幕形象的创造,标志着她的表演艺术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同年,她在国泰影业公司主演了《裙带风》。
  1948年,在大同电影企业公司主演了《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之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进步文化人士的迫害日益加剧,她转移到了香港,在欧阳予倩领导下,主演了《野火春风》和《恋爱之道》等影片。
  1949年,北平解放,她欣然从香港回来,出席了全国第一次文代大会。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主演了表现新中国妇女以主人公姿态建设祖国的《女司机》和反对封建残余思想的《一场风波》,又参加了《李时珍》等影片的拍摄,还为《乡村女教师》、《安娜·卡列尼娜》等译制片配音。
  1957年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后,又主演了《关汉卿》、《骆驼祥子》等话剧,创造了朱帘秀、虎妞等生动感人的舞台形象。她戏路很宽阔,艺术造诣深厚,表演洒脱自如,激情充沛,而又韵味隽永,是一位众口皆碑的杰出的性格演员。
  建国后,舒绣文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妇联执委会委员。并于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担任过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协和影协的常务理事。
  1969年3月17日去世,终年仅54岁。



郑玉(1298-1358)
    字子美,徽州歙县人。生于元成宗大德二年,卒于惠宗至正十八年,年六十一岁。幼敏悟嗜学;既长,博通六经,尤精春秋。教授于乡,门人甚众,学者称师山先生,且既其地造师山书院。至正间,徵拜翰林待制,奏议大夫,辞疾不起,日以著述为事。明兵至,守将要致之,玉正服自经死。玉著有师山文集八卷,遗文五卷,及周易纂注、春秋经传阙疑等,(均《四库总目》)传于世。



李廷珪(?-?)
    南唐制墨名家,原名奚廷珪,祖籍易州(今河北易县)。唐末迁居歙州,制墨绝佳,深得南唐后主李煜赏识,任墨务官,赐国姓,易名李廷珪。宋人称其所制之墨为"天下第一品"。北宋庆历年间曾出现其墨价值一万钱的现象。



汪节庵(1736-1820)
    清代制墨名家,嘉庆道光年间。名宜礼,歙县人,乾隆间声誉颇盛,为徽墨四大家之一。
 
 
 

胡开文(1742--1808)
    字柱臣,号在丰,"胡开文"墨业创始人,清代四大徽墨名家之一,上庄村人。少年时去休宁县汪启茂墨店当学徒,诚实勤劳,精于店务,深得老板器重,
被擢为推销员。在跑码头、奔商埠中含辛茹苦,为创业积蓄资金,后娶汪启茂之独生女为妻。乾隆三十年(1765)承顶汪启茂墨店,为创出高质量产品,
挑选旧墨模中之精品,不惜巨资购买上等原料,聘良工刻模制墨。并取徽州府孔庙的"天开文苑"金匾中间两字,冠以姓氏,打出"胡开文墨庄"店号,在墨家
如林中竞争,独占鳌头,获得厚利。后来又在屯溪设立销售分店,继而开设茶号、枣庄,置田产成为乡里巨富。 天注贾而好儒,致富后,捐资得从九品,
赐封奉直大夫。生8子,长子幼殇,三、六、七子为国学生。在乡里多行善事,独资修建上庄村观澜阁至杨林桥石板大路和竦岭半岭亭。


汪近圣(?-?)
        清代四大制墨名家。号鉴古。系徽州绩溪县尚田村人。原是曹素功家墨工,清康熙、雍正年间崛起,摆脱曹家羁绊,独自在徽州府城开设了
一家“鉴古斋”墨店。其墨雕镂之工,装饰之巧,无不备美,与曹素功、汪节庵等齐名,一时购求之家咸以汪氏为最。有“今之近圣,即昔之
廷?”之誉。子惟高(兆瑞)能世其业,后裔炳宇等,以他们父子之墨辑为《鉴古斋墨薮》四卷。著名的墨有“毓峰选烟”“金壶墨汁”“青云络”等。
精品墨有“耕织图”、“黄山图”、“新安山水”、“云海钟灵”、“青云路”等。
  1741年清廷向徽州征召“制墨教习”,歙县县令赵本介绍汪近圣次子兆瑞前去应诏,在京城御书外教习制墨。汪兆瑞做了“教习”之后,“鉴古斋”
墨品更高,名声更大。近圣的孙子炳宇、君蔚、穗岐、曾孙天凤均好制墨,曾将汪氏所制墨图辑为《鉴古斋墨薮》4卷刊行。


曹素功(1823-1886)
  清代四大徽墨名家。原名圣臣,号素功,安徽歙县人。他早年潜心科举仕宦之途,因不遂心愿,便返乡以制墨为业。最初借用名家吴叔大的墨模和墨名,
并开店营业,以后墨质和工艺造型日渐精良,名声亦渐远扬,其墨业更加兴旺。后移店至苏州、上海等地,常为权贵和名流定版制墨,在社会上层影响很大,
被誉为“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子孙世守其业,绵延300余年。曹素功著有《墨林》2卷,主要辑录珍品墨和墨客题咏。康熙南巡金陵,曹
素功以墨进,帝赐“紫玉光”三字,声明雀起。此后还自创“天琛”、“千秋光”、“天瑞”及“豹囊丛赏”等名墨。墨庄先迁至苏州,后又定居上海,
子孙相传,历经十几代,绵延300多年,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美誉,称“艺粟斋”。
4
2

关键词:

黄山热门酒店TOP

本周TOP10

黄山西海排云楼宾馆

黄山西海排云楼宾馆 140元

  黄山排云楼宾馆是黄山旅游股份公司的一座挂...【查看详细】

翡翠谷农家乐

翡翠谷农家乐 80元

  黄山翡翠谷农家乐别墅,坐落于安徽黄山风景...【查看详细】

黄山香茗酒店

黄山香茗酒店 310元

  黄山香茗酒店位于世界旅游名城黄山市中心城...【查看详细】

黄山歙县饭店

黄山歙县饭店 280元

  黄山歙县饭店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按五星...【查看详细】

推荐线路TODAY'S FOCUS

黄山、宏村、西递三日

黄山、宏村、西递三日 1280元

  黄山、宏村、西递3日摄影创作团,能够让您拍摄黄山市...【查看详细】

精彩图文BLOG

更多>>

论坛交流BBS

更多>>